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关键因素。纵观国际,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从国内看,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紧迫任务。产业发展规律和工业化发展国家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工业仍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4:38:48,发达国家平均为12:24:64。晋城市2017年三次产业比为4.4:53.7:41.9,明显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工业不突破,发展就快不起来,实力就强不起来,就会在竞争中滑坡掉队。
回顾过去,晋城曾有过两次更大的战略机遇。一次是国家确定山西为能源重化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含义广泛,包括开采资源和延伸产业链,发展装备制造业等。而我们只注重挖煤,其他如印刷机械、食品加工生产行业都丢掉了。另一次是资源型城市综改试验区,时至今日推进有目共睹。两次适合晋城工业发展阶段(即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以煤电冶化等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都没很好抓住。现在如何抓住国发42号文件发展机遇,围绕建设全省转型综改示范先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领跑者,对外开放新高地桥头堡思路来破解晋城“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非煤产业发展慢,比重小,传统产业优势弱化,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就是晋城人要立足晋城办晋城的事。就是要尊重规律,抓住机遇,找准方向,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借助政策效果,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
叫响叫亮工业立市,解决工业的症结是不强而不是不要工业的困惑。正如张志川书记年初在阳城调研时说的那样:工业不强,难言地方强,工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工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刘锋市长在两会上确定的坚定不移朝着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迈进。
按照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们制造强国建设用三个十年来完成。2025年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到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晋城怎么办?必须从所处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实际出发,借鉴世界1820年至1960年,1960年至2010年两次工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按照工业现代化进度不是线性发展的发展规律,实施弯道超车的赶超战略。《厉害了,我的国》以清新的风格,恢宏的视角,写实的手法从一个侧面提升了我们的自信,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起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续奋斗一定会收获多多。
作为晋城工业的主要部门,经信国资委从2017年开始,就把工业立市确定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把工业立市放在工作理念的首位,确定为经信国资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体现工作的价值所在。2018年,经信国资委将按照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党建按照“14246”工作思路,业务工作按照“3268”思路引领工业立市。
|